九 九 峰 下 的 白 屋 工 坊
致力於推廣藝文活動的夫妻希望能在此種下美的種子,讓美走進每個人心中!
白屋工坊創立於 2021 年,它位於南投草屯九九峰下的平林社區中,由一對退休的美術教師夫婦所經營,男主人柯適中主教大人的藝術課,除每周的常態班外,更有三天兩夜的主題式課程(色彩、質感、人體速寫、風景寫生等);女主人陳淑欣則負責手作課程的推廣,並教導編織相關課程,除此之外更外聘許多專業人士來教學或辦理講座,至今已推廣過自己動手做顏料、木作工藝、親子編織、濕氈、手作胸針、多肉聖誕花圈、紙漿創作、金屬編織、地毯槍創作等多達十餘種課程,參與的學員人次也已超過500人。
他們不斷努力地尋找優秀的師資,希望透過課程除了能有小確幸的產物外更能啓發一些藝術語言,藉此牽起延續創作性的靈魂!
最新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課程介紹
- 藝術課程
- 手作課程
- 講座
- 展覽
《色彩一、二》
從黑白的明度開始,認識同色系,類似色,對比色,練習單一顏色的明度及彩度變化,運用最少的色彩拉大明度的差距,產生一種低調但層次依然豐富的畫面。
斷捨離的色彩,捨棄了高彩度的使用,在相混的顏色中尋找灰色階的明度變化,期待在低調當中看見色彩的微光。感性的色彩先行,理性的造型隨後,讓我們調整一下繪畫的順序,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忽略了被描述的對象(靜物)另一項色彩的本質就以節奏的方式呈現在畫面,從說明性轉化到表現性。
造型與色彩的關係,從面積的比例關係與色彩的明暗調子及彩度的高低尋找一種和諧的關係。練習擴充色相的使用(點描技法),或將客觀的造型分割,這一個主觀的動作充滿了實驗與挑戰。
《人體速寫》
從畫板到地板,從精準的輪廓描寫方法到情緒奔放的線條表現。從炭精筆、簽字筆、毛筆、壓克力顏料到各種不同紙張。從短時間的 10 秒、1 分鐘、3 分鐘、到 20 分鐘。從局部到整個完整的畫面構圖。從超過 200 張作品的練習希望為每一位學員找出一條適合的道路並且開拓對線條的認知。
線條-最接近個性表現的第一步,減弱對精準的追尋,轉而強化來回尋找的過程,而這過程的痕跡無關對錯,趣味總在不經意中產生。快速的節奏讓線條脫離身體的束縛,增加調子讓畫面的元素更豐富,重複兩種動態在同一畫面,體會線條節奏的變化,最後回歸到精準輪廓的尋找。
關於造型的力量,相較於線條的直覺表現造型變是一種理性追尋的結果,一個開放性的課程,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除了體會線條的變化之外,當時間拉長(其實只有 20 分鐘)必須思考與判斷,選擇的機會也隨之增加,透過課程希望大家都能在這個課程裡面慢慢開發自己的潛在能力,增加經驗的累積而達到創作的目的。
《台灣構樹樹皮布與楮皮紙藝術創作》
台灣在地植物、生物色顏料製作與藝術創作工作坊
以構樹樹皮的纖維作為衣服布料的樹皮布文化是全球南島語族共通的獨特工藝,在台灣曾經消失約莫一百年左右,直到近十年左右始又再度提倡復甦。
構樹/鹿子樹/楮樹是大自然賜與我們的寶貴禮物。構樹的樹皮纖維,如同天然的無紡布一樣,密集的交織自然成型,除了作為衣服以外,也是其他工藝品類的好材料。
洪晧倫的台灣大地原色藝術創作計畫(2013~)數年來將樹皮布,作為個人繪畫藝術創作的特色質地載體。並在歷來的數場個展展演與工作坊裡,示範製作與嘗試做藝術品與書皮等各種的創意應用。
工作坊將從構樹採集開始,樹皮布前製,雕刮裝飾、展延與藝術創意應用。接續構樹纖維處理,楮皮紙製作,構樹纖維與再生纖維的紙漿畫搭配樹皮布的綜合藝術創作。
《親子共學-自然系藝術生活與傳承》
台灣天然土地色彩顏料製作與扇葉彩繪、炭筆製作。
你知道天然的顏料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原來柳條也可以做成炭筆來畫畫。
踩在地上的泥土搖生一變竟成了水彩顏料。
我們將帶領大家體驗運用自然素材並結合藝術創作讓現今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下一代真實與大地融合。
土壤是人類 75000 年來一直仍舊使用的顏料來源,它是由礦物岩石碎屑風化後,經過萬年的水力及生物作用淋洗、沉澱等化育作用,使土壤成為富生 命的機體,1 公克蘊含幾億到幾百億個微生物,有肥力能夠讓植物生長。動物 吃植物,而人類又吃動物與植物,可以說人類間接吃土,受益於土壤礦物的滋養。
台灣地區土壤母質多為泥岩、頁岩或板岩所風化而來,土壤經過提純及研磨後就成了我們日常所熟悉的化妝品/大地眼影 /珊瑚腮紅)、顏料(ex 油畫/水彩/蛋彩/濕壁畫/建築彩繪/水墨畫…顏料、塗料)的色彩。
藝術是以有限的材料寓以無限精神,土壤也是千年歷代繪畫巨匠大師們的必備色彩。加上柳條製成炭筆,踩在地上的泥土搖生一變竟成了水彩顏料,進行植物葉子套色拓印、彩繪藝術創作。
《自己的顏料自己作I 禮讚大地》
在地天然大地色顏料與經典技法藝術創作工作坊
- 古法為據的台灣在地天然大地色手工顏料製作,ex.八卦山礫石棕紅 色 (Raw Ocher of Ba Gua Mt.)、柳條碳色油畫顏料(Carbon Black)… 製作。
- 古典繪畫技法的在地復刻,凡艾克(van Eyck) Multi Layer、Sfumato、 Brunaille、Grisaille、提香(Titian) Galzing、Alla prima、 Hatching、…,基底材處理,打底劑製作與調配調配。
- 繪畫畫種的媒材探索,油性顏料的乳化改性(親水性顏料)、蛋彩畫 (Tempra)與蛋彩乳液、銀針筆(Silver point)、濕壁畫…,古典代經典 繪畫的配方調配與技法示範,與學員課堂繪畫實作。
《地毯槍》
此工作坊著重於讓學員熟悉目前最輕量化的地毯機器,並且讓同學學習到兩種不同機器所操作出來的作品細節,並且兩種結合使用。課堂中老師會示範使用Tufting Gun等設備需要注意的技巧以及操作流程,協助有興趣的同學後續能夠使用此機器做創作。除了操作機器外,也會說明此技術的起源及其歷史,讓同學理解原理以及各種不同製毯技術的方法。
我們會透過各種粗細,不同材質的紗線來處理毯的配色,透過簡單的槍做出色彩變化,讓學員製作出幾何、抽象的作品,以顏色漸層式之創作,挑戰毯的繪畫性。如有自己想要做的圖案,也可以帶著圖片跟老師討論。(圖片過於複雜則需簡化製作,還是有其製作上的限制喔)
此工作坊課程分兩天進行:
第一天:
著重於布面表現處理,在有限的時間中做完後,會進行刷膠等隔夜乾。
第二天:
學員個別進行收尾,手縫包邊處理以及安裝掛鉤等示範。
賴威嚴 老師
賴威嚴 老師
今天終於邀請到賴威嚴老師來白屋工坊,分享他的創作心得。
認識賴老師是在我藝專求學階段,賴老師從台北返鄉定居,當時南投縣並沒有專業的油畫大師,在畫廊見到賴老師的油畫作品,感覺就像一盞明燈,而我的創作一路從水彩慢慢進展到油畫,一路上受賴老師影響頗深,最近這 10 年來我們常常一起結伴出遊寫生,見識到賴老師那「老樹枯藤」的線條,我一路苦苦追趕但賴老師那源於書法的根基確實很難追尋。
白屋工坊成立之前就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將這麼美好的作品介紹給更多的朋友,近來觀看賴老師的作品變化萬千,色彩層次綿密,質感豐富,線條隱藏與畫面之中,每個細節都有可看之處。
今天賴老師還親自示範了兩張素描作品,並提供兩張作品給參與的同學摸彩,真是個不藏私樂意分享的上人,我總是稱呼他「上威下嚴」賴上人。
師資介紹
- 柯適中
- 陳淑欣
- 洪晧倫
- 許自貴
- 吳君旋
- 葉秀薇
- 林美玲
- 老詹
- 郭仁毅
學歷
國立藝專西畫組
美國芳邦藝術學院美術系 碩士
經歷
1994~2019 南開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與設計系 教授
南開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主任
擔任大墩美展、玉山美展、苗栗美展、公教美展、全國美展等 評審委員
個展/聯展百餘場
學歷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畢業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研究所 畢業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教系 畢業
新竹師專美勞科 畢業
經歷
1989-2019 任教於台中市大同國小 美術班
2019-迄今擔任台中市大同國小、彰化湖東國小美術班 外聘教師
2019 台中寬藝術【花本】纖維創作聯展
2020 清華大學南校區【在懸掛與擺放之間-纖維藝術展】
2021 南投白屋工坊【思念織縫】個展
運用在地泥石礦物、生物、植物等在地天然媒材,以復古、手作的方式製作天然顏料、樹皮纖維紙藝,創意應於繪畫藝術創作及生活中。倡議在地自然材、環保永續的復古繪畫工坊,用藝術與天地自然共生共存。
學歷
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 博士
東海大學美術系 碩士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 碩士
經歷
台灣大地原色工作室 創辦人
在地自然材繪畫工坊 藝術家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學院/亞洲大學數媒系/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朝陽科技大學視傳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嶺東科技大學數媒系/南開科技大學文創設計系/修平科技大學數媒系 兼任講師
南投畫派 成員
南投縣美術學會/九九美術學會 理事
南投縣青溪新文藝學會 常務理事
台中市文山社大/南投縣文化局研習班/南投縣社區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美術社 指導教師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畢業
1988 美國紐約普拉特學院藝術研究所 畢業
經歷
台南科技大學美術系所教授兼藝術學院 院長(退休)
個展/聯展百餘場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所纖維組以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作品聚焦在對於物件或是空間的情感記憶上,在創作中發展影像像素化邏輯,與織品成像之共通性,藉由纖維材質所創造出的材料語言,把「像」放置在上面,作為一承受情感記憶之載體。近期作品多使用造紙,手工染色,Tufting Gun 製毯技術等技法,結合大學時期製作裝置之經驗,延伸至空間拼貼的觀看方法,除了觀看上的感知之外,也試圖創造出走入空間中的身體觸感。
微著weii jewel主理人、工藝設計中心進駐工藝講師、金工創作者
經歷
參展經驗:日本京都清課堂/日本伊丹美術館/中國北京、上海/台灣工藝設計中心/韓國首爾藝廊等
教學經驗:台大創新中心/南台科大/中華大學/工藝設計中心/及移動金工教室至全台各地
2017 年起進駐在國立工藝設計台北分館, 3F 金工坊,定期開設金工器物飾品/金屬編/實物蠟/琺瑯飾品相關課程
跟大部分的毛氈玩家一樣經由針氈開始接觸羊毛氈,但接觸濕氈後發現 毛氈世界的驚奇與樂趣,鑽研濕氈各種實用物品的版型變化;袋物、帽 款、衣物、鞋類、家飾到藝術創作,濕氈無所不能,希望能將這樣充滿 變化的材質推廣給大家!
經歷
台灣羊毛氈推廣協會針氈教學師資(2010、2011)
經濟部工業局第十一屆袋包設計比賽創意設計獎(2012)
出版書籍:超可愛羊毛氈口金包(2013)
輔導藏族婦女成立北方牧人品牌(2014)
赴香港教學,受邀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駐村展覽及教學(2016)
第一屆纖維藝術創作藝術創作類評審團大(2017)
陶藝與濕氈結合作品展覽(2018-2020)
現為專職纖維藝術創作者及羊毛濕氈推廣老師
「老詹木場」負責人
「舞花肉園多肉植物」負責人
教室空間
兩層樓近百坪的空間提供手作、藝術、講座⋯等課程
1樓以手作課程為主,亟待推廣具深度且有趣的課程,可容納近20人的長桌及豐富多元的作品展示區、圖書區、素材區、版畫區……能滿足各式課程。
2樓則以藝術課程為主,除每週二、四早上的常態班課程,更推出三天兩夜的主題式課程,以10人為限的精緻教學加深加廣了內容!
大片窗外有遠山環繞及烏溪綿延,宜人的景緻提升了學習的動力,優雅的氛圍更增添了藝文的氣息。











空間租借
工作坊分成一樓及二樓各為近50坪空間。
一樓為手作教室,備有長桌,適合需使用桌面之課程。
二樓為藝術繪畫教室,除備1長桌及沙發可供休息外,其餘是一個大空間,備有12組畫架及6張小桌子可隨機運用。
- 空間設備:
一二樓
冷氣 | 電扇 | |
茶杯 | 咖啡機 | 茶水 |
廁所 | 無線網路 |
一樓
長桌X3 | 座椅X12 | 折疊椅X9 |
防汙墊*3 |
二樓
長桌X1 | 座椅X10 | 折疊椅X12 |
畫架X12 | 小桌X6 |
※加價設備:投影機X1(NT300)
- 收費方式:
10人以內半天(上午9:00~12:00或下午13:00~16:00)2,000元
10人以上每多1人加100元。
一樓最多容納20人;
二樓最多容納12人。使用規範:
※為了讓您更好判斷場地合適度,以及支持您當日的活動需求,我們提供場地擺放配置的諮詢服務。
來電場地諮詢與現場場勘:週一至週五 10:00 ~16:00,請洽 0936-289121 陳淑欣老師。
※請共同維護場地,部分桌椅可依活動需求調整,用畢後請將場地空間及桌椅復原。
※因位處住宅區請控制音量勿喧嘩。
※租借前後各15分鐘為進場及退場之免費緩衝時間,但若合計超時達30分鐘以上,將額外加收每小時$500之超時租金。
※若有飲食請協助清潔,垃圾務必清洗後分類丟棄。若留下嚴重髒亂,將視情況收取$500~$1,500清潔費。
※若由於租借方故意或過失,導致空間或設備損壞或遺失時,將要求相對應賠償。
※租借中任何放置於空間內之物品,租借方需自負保管責任。
耕雲齋民宿
九九峰下藝術家的家:耕雲齋民宿
這裡依山傍水,前有烏溪環繞,後有九九峰聳立,居高臨下視野遼闊。無一處方正格局的建築特別引人注目,這兒原是柯耀東、郭皆貴藝術家夫妻的故居,兩人於1999年委請趙力行建築師進行設計,建築約有330坪,外觀像是開展的有機物,入內後挑高的空間營造開闊的視覺感受,並利用階梯高度差製造樓層的錯落,房子的動線流暢、光線充足,他們花了下半輩子的時間慢慢經營,在這裡生活與創作,晨間禽語相迎,白日晴空萬里,傍晚滿天彩霞盡收眼底。室內更陳列了兩位藝術家許多平面與立體作品,宛如小型美術館,目光所及無處不藝術。
2021年他們的兒子柯適中教授將此處重新整理,希望透過旅宿能更貼近藝術,在民宿旁有其工作室「白屋工坊」,也能為旅人安排手作課程,豐富行程。附近有多肉植物園可體驗多肉盆組,且鄰近毓繡美術館亦可預約參觀。
收費方式:
可容納最多10人,5人以內(含5人)10,000元,每多1人加2,000元。
※因立體陶瓷藝術作品眾多,無法接待12歲以下兒童及寵物。
※採包棟出租,每次只接待1組客人。
※提供早餐,如有其他飲食需求民宿可提供附近餐飲資訊。
※備有盥洗用具,含牙刷(牙膏)、毛巾、浴巾、沐浴乳、洗髮精、洗手乳及吹風機。
※附簡易烹煮設備(電磁爐、微波爐及電鍋),為顧及安全全區(室內及庭院)不提供烤肉及使用明火,請務必配合。
※所有室內外空間全面禁止抽菸、吃檳榔、大聲喧嘩以及從事賭博與違法行為。
※為維護公共安全,請勿施放煙火及鞭炮。
訂房方式:
請加入耕雲齋民宿的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1K1qwgN
或電話聯繫:0936-289121 柯適中

























鄰近景點
南投地處島嶼的心臟,擁有豐富天然資源,也是多種人文景觀的交會地帶,在區域發展進程中,長期以竹漆器等手工傳產作為主要經濟命脈,因而建立起土地與人緊密共生的文化基礎。近五年來,隨著昔日工藝所整合改制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又有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毓繡美術館以及具文資身分的光復新村等藝文空間相繼落腳、開放,緊鄰烏溪兩岸、位於南投草屯及台中烏日的交界處,開始吹起不同以往的文化風向。
取自 2016.8art plus P17.26 南投藝術路線~烏溪兩岸的文化風向


交通資訊
請 Google 「白屋工坊」,沿著指標,就可看到一棟白色建築物,對面空地可停車!
遠道需住宿者可搭高鐵或台鐵後轉乘客運到(草屯站)後,工坊會有老師去接,到工坊約 15 分鐘車程。